广州地化所四名研究生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评审结果,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黄晨晨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博士研究生范晶晶、张朝群、刘江平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黄晨晨同学是2016年9月入学的硕博连读生,师从麦碧娴研究员,攻读专业:“环境科学”,博士论文题目《基于单体多维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博士论文基于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建立了PCBs和PBDEs单体氯/溴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率先引入单体多维稳定同位素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技术手段,综合论证野外沉积物中PCBs和PBDEs的原位微生物降解过程,并通过脱卤功能微生物富集传代培养后开展污染物加标降解实验,深入研究沉积物中土著功能菌群厌氧降解PCBs和PBDEs的过程及机理。研究结果对正确评估这两类污染物的自然修复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成果已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主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学期间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科集团环保奖学金”、“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等奖项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2018-2019学年“三好学生标兵”和2020-2021学年“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范晶晶同学是2017年9月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强研究员,攻读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研究课题为《花岗质岩浆B–Mo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岩浆源区与过程的示踪意义》。博士论文围绕“壳源花岗质岩石中B–Mo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这一主题,开展了Mo同位素分析方法和不同地区中下地壳起源的花岗质岩石在形成及演化过程中的B–Mo同位素分馏及应用的系列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高精度的低Mo火成岩样品的MC–ICP–MS Mo同位素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中东部含矿埃达克质岩石由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反应后形成;阐明了深熔花岗岩的B–Mo同位素变化主要受控于源岩组成、熔融过程,其次为侵位后的岩浆结晶分异和熔体-流体作用过程;查明了高硅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Mo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控于分离结晶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地学国际主流刊物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LithosChemical 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s Research:Solid Earth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篇。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2020学年“三好学生”、2020-2021学年“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张朝群同学是2015年9月入学的直博生,师从朱建喜研究员,攻读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研究课题为《皂石演化过程中的晶体化学特征与晶体生长模式研究》。论文以三八面体蒙皂石族矿物(皂石)演化过程中的晶体化学和晶体生长为研究主题,以谱学结合显微学作为技术手段,围绕皂石生长过程中元素的选择性占位机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生长模式、温度对演化特征的制约、演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等四个主要科学问题,通过考察元素占位对晶体结构和结晶度的影响、小颗粒演化成大颗粒的生长动力学、温压环境发生变化对元素分布和形貌的影响、控制皂石固溶体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揭示皂石的自我演化过程,对预测黏土矿物演化过程中的相关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学期间,在地学国际期刊Applied Clay Science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American Mineralogist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该同学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法国普瓦捷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曾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获得第三届地球科学大会优秀青年报告奖(贵阳)、2019年获得国际黏土协会年会学生旅程奖(巴黎)、2020年获得国际黏土协会学生科研基金。

   刘江平同学是2018年9月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Sasho Gligorovski研究员,攻读专业:“环境科学”。研究课题为《二氧化氮(NO2)在城市灰垢以及室内表面的非均相光化学反应生成亚硝酸(HONO)的研究》。论文利用技术成熟的水平流动管光反应器,结合高精度的氮氧化物分析仪以及长光程吸收光谱仪(LOPAP)来探讨NO2在城市灰垢表面和室内表面的摄取动力学行为以及HONO的生成情况和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的城市和室内表面可被视为NO2以及其他大气氧化剂潜在的反应性媒介,导致HONO的生成并通过光解产生OH自由基,对于评估大气的氧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在国际主流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Sci. Technol. Lett.、Environ. Environ. Sci.: Processes Impacts 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

  (教育处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