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慧凌等-QSR:利用珊瑚δ11B揭示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对全球尺度珊瑚礁pHsw的调控
理解海水pH(pHsw)的自然变率对于预测海洋酸化的发展进程非常关键。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印度洋偶极子(IOD)、太平洋十年间涛动(PD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等,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驱动着pHsw的变化。例如,ENSO是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水CO2系统年际变率的重要来源,而在年代际至多年代际尺度,PDO、NAO和AMO在各自海域影响着碳循环。然而,现有的pHsw观测记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存在局限性,限制了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些气候变率在长时间尺度对海洋CO2系统的影响,以及这些气候影响在空间尺度的异同。珊瑚骨骼硼同位素组成(δ11B)是重建pHsw的经典指标,能够提供长达几百年的连续记录,从而有助于理解气候变率模式如何调控pHsw。但需要注意的是,珊瑚δ11B首先反映的是内部钙化流体pH(pHcf),其受到海水pHsw和珊瑚生物调控两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解珊瑚δ11B-pH重建记录时,还需要考量其中的生物信号。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康慧凌在陈雪霏副研究员、邓文峰研究员和韦刚健研究员的指导下,集成分析了全球珊瑚δ11B-pHcf记录,以探讨珊瑚礁pHsw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首次揭示,泛热带尺度珊瑚δ11B-pHcf记录大多呈现出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有关的多年代际变化,并通过评估认为这主要反映的是AMO对珊瑚礁海水pHsw的作用,而非对pHcf中生物信号的影响。结合地球气候系统中与pHsw变化以及AMO有关的海洋和大气过程,该研究进一步提出海表风速以及与热带辐合带(ITCZ)经向迁移有关的水文环境变化是AMO和珊瑚礁pHsw关系的关键媒介因素。该研究为大西洋对泛热带海洋CO2-碳酸盐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对预测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全球热带珊瑚δ11B记录分布
图2 珊瑚δ11B记录和AMO指数的比较
图3 AMO指数、海表温度SST、珊瑚δ18O和珊瑚δ11B-pHcf之间的比较
图4 AMO指数、海表风速和珊瑚δ11B-pHcf之间的比较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23YFF08048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001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3009)、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21352)、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4A04J4830)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涂光炽优秀青年学者”计划(TGC202205)等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论文信息:
Kang H. (康慧凌), Chen X. (陈雪霏)*, Deng W. (邓文峰), Chen T. (陈天宇), Cai G. (蔡观强), Wei G. (韦刚健) (2024), Imprints of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on pantropical seawater pH inferred from coral δ11B record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344, 109003.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4.109003.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4.1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