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评述我国对流层气溶胶的吸湿性
吸湿性是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颗粒的液态水含量、相态、化学反应活性、光学性质和云凝结核活性等,从而影响其环境和气候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超博士(合作导师:唐明金研究员)系统评述了我国对流层气溶胶的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该文章11月18日在线发表于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总结和分析了过去二十年在我国开展的对流层气溶胶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的外场观测研究;2)收集和汇总了已有观测数据,并使用统一的参数化方案进行重新处理,以增强数据的可用性;3)探讨了实际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该评述文章发现,我国已有的对流层气溶胶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区的近地面;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气溶胶颗粒物的粒径逐步增大,且二次无机组分(如硫酸盐、硝酸盐)等相对含量也显著提升,从而增强气溶胶的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该文章也讨论了我国对流层气溶胶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拓展观测站点(不同地域分布和不同海拨高度)、开展长时间序列观测、以及探究相对湿度、气溶胶粒径及成分的影响等,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气溶胶吸湿性在大气化学以及空气质量变化中的作用。
华北平原(a)和我国其它地区(b)气溶胶吸湿性参数与粒径的关系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91744204和91844301)的资助。主要合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吴志军研究员和胡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葛茂发研究员和王炜罡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王哲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等人。
文章信息:Peng, C., Wang, Y., Wu, Z. J., Chen, L. X. D., Huang, R. J., Wang, W. G., Wang, Z., Hu, W. W., Zhang, G. H., Ge, M. F., Hu, M., Wang, X. M., and Tang, M. J.: Tropospheric aerosol hygroscopicity measurements in China, Atmos. Chem. Phys., 20, 13877-13903, 2020.
论文链接:https://acp.copernicus.org/articles/20/13877/2020/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