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揭示羌塘高原地壳增厚和隆升始于始新世

  

  青藏高原是一个具有异常厚(~50-90 km)大陆地壳的区域,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新生代高原。但是,青藏高原地壳增厚以及高原初始隆升的时间和机制还具有很大的争论。 

  近日,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强研究员团队对青藏高原中部羌塘中北部新发现的劳日特错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这一套斑岩形成于中始新世(~42  Ma),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的SiO2Al2O3, Y Yb, Sr/YLa/Yb比值,以及正Sr、无Eu异常与Nb-Ta亏损)。这些岩石具有低的Mg#和高的K2O,以及高的 (87Sr/86Sr)i (0.7076~0.7080)和低εNd(t) (-5.9~-4.4) 等,主要来自于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以及少量斜长石稳定区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所形成(1)。 

  该增厚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的研究表明:(1)羌塘地块地壳增厚过程不晚于中始新世~42 Ma,很可能由新生代早期北部松番-甘孜地块的南向俯冲所引起;(2这些埃达克质斑岩体(或侵入体)的出露暗示,自中始新世~42 Ma之后,劳日特错地区具有明显的剥蚀作用。结合热年代学和古高度资料,提出由于构造增厚引起羌塘地块地表的初始隆升自中始新世(~42 Ma之后已经开始。 

  

   1. aSr/YY图解;(b(La/Yb)N YbN图解。含石榴子石角闪岩源区(80%角闪石,15%石榴子石,5%单斜辉石)部分熔融形成东部劳日特错(c)和结日斑岩(d)的微量元素模拟。 

  该研究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王强研究员课题组博士生欧权。本研究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208)、中国科学院前缘科学重点项目(QYZDJ-SSW-DQC02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二级课题(XDB030106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600407)以及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一三五”规划项目(135TP201601)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 

  Ou, Q., Q. Wang, D. A. Wyman, H.-X. Zhang, J.-H. Yang, J.-P. Zeng, L.-L. Hao, Y.-W. Chen, H. Liang, and Y. Qi (2017), Eocene adakitic porphyries in the central-northern Qiangtang Block, central Tibet: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lower crust and implications for initial surface uplifting of the plateau, J. Geophys. Res. Solid Earth, 122, 1025–1053, doi:10.1002/ 2016JB013259.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6JB013259/full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与规划处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