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陈衍景
  • 性别: 男
  • 职务: 
  • 职称: 研究员
  • 学历: 博士
  • 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件: gigyjchen@126.com;yjchen@pku.edu.cn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科华街511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简  历:
  •        男,19626月生,理学博士,现任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矿床学和区域成矿学教学和研究,发表大量论著,7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曾被遴选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根据秦岭等地的实际研究,突破国际流行的碰撞不成矿的错误观点,首先提出并以大量事实证明了碰撞造山(或A型俯冲)体制的成岩-成矿-流体作用(简称CMF)模式,即: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作用形成流体和岩浆,导致仰冲板片成矿分带;碰撞造山带构造热演化的3阶段性决定了成岩-成矿作用的3阶段性;挤压向伸展转变阶段的减压增温过程是大规模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爆发期,且总滞后于洋盆闭合50Ma左右。CMF模式已被广泛接受(SCI他引>200次),已用于我国各碰撞造山带的成矿研究和找矿。曾在登封群内发现石牌河不整合,解体登封群、太华群;将早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地体划分为C型和O型,提出O型地体富含金矿;借助配位化学理论建立了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的氧化还原模式;在国际地科联增设2.3Ga分期界线之前,发现2.3Ga地质环境突变事件;发现我国2.32.0Ga碳酸盐碳同位素正向飘移现象。研究兴趣广泛,现专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流体-成岩-成矿作用研究,开拓造山型银、铜、钼等矿床类型的识别和研究,被科技部委聘为国家973计划《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062011年)。

    社会任职:
  •  
    研究方向:
  • 地球科学
    获奖及荣誉:
  • 中国茅以升奖 (个人)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

    1998

    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位)

    (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国家黄金局

    1993

    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位)

    (华北周边地体构造与金成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1995

    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位)

    (华北南东缘金矿成矿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1998

    优秀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

    北京大学

    1998

    优秀跨世纪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1998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4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技部

    2006

     

    代表论著:
  • 1.陈衍景, 富士谷, 1992.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 地震出版社, 234.

    2.陈衍景, 富士谷, 胡受奚, , 1989, 石牌河运动与登封群. 地层学杂志, 13: 91-97.

    3.陈衍景, 张静, 刘丛强, 何顺东, 2001. 试论中国陆相油气侧向源. 地质论评, 47: 261-271.

    4.陈衍景,2006.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中国地质,33, 1181-1196

    5.陈衍景, 赖勇, 李文博, 2006. 矿床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理想探针. 陈骏(主编), 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 279284.

    6.Chen Y J, Zhao Y C, 1997.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REE in the Early Precambrian sediments: evidences from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Episodes, 20: 109-116

    7.Chen Y J, Guo G J, Li X, 1998. Metallogenic geodynamic background of gold deposits in Granite-greenstone terrains of North China crat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1: 113-120.

    8.Chen Y J, Pirajno F, Sui Y H, 2004.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Tieluping silver deposit, Henan, China: A case study of orogenic silver deposits and related tectonic setting. Mineralium Deposita, 39: 560-575.

    9.Chen Y J, Pirajno F, Qi J P, 2005. Origin of gold metallogeny and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s, in the Jiaodong province, eastern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47: 530-549.

    10.Chen Y J, Chen H Y, Zaw K, Pirajno F, Zhang Z J, 2007.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tectonic model of skarn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n overview. Ore Geology Reviews, 31: 139-169.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