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举办“广州科普一日游”活动
7月13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协办的“广州科普一日游”活动在广州地化所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举办,活动当天迎来了150名广州市民参与科普游体验,科普基地为社会公众精心打造了一场精彩的地学与环境科学知识之旅。
活动现场
活动首个环节是参观科普基地标本陈列馆,科学家讲解员首先向来访者详细介绍了广州地化所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其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然后带领大家开启了探秘之旅。老科学家和在读研究生志愿者用生动易懂又不失科学严谨性的讲解给市民们普及了标本馆内各种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矿产资源等的科学知识,包括1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沉积物样品、危害海洋水域环境的“微塑料”标本、储能巨大的新型能源“可燃冰”、宝贵的稀土矿石、色彩斑斓的萤石和水晶、形状完整笔石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和华夏异常鸟化石等,帮助参观者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环境变迁和人类演化过程。市民们认真聆听讲解,积极进行互动,提出了不少有趣的问题与见解。
活动现场
在参观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室内烟雾舱和14C专用加速器质谱仪环节中,市民们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探讨,一线科研人员带领大家近距离观摩大型科学仪器和实验平台,讲解了科学实验原理及科学实验对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的实际用途。大家不仅了解了科学原理与知识,也认识到高端科学仪器在环境、地质、考古、医学等生活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市民们多角度、全方位、切实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中科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周慧君博士作了题为“自然界中神奇的矿物”科普报告。“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矿物呢?”她用这一问题开篇,激发市民们思考与发言,大家积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矿物,如大理石地板、陶瓷、玉手镯、钻石等。科普报告介绍了自然界中矿物的种类、形状、颜色、形成机理以及生长方式等基本知识。大家了解到矿物不仅是由火山喷发、海底热液等地球内部作用形成的,还可能来源于海水蒸发与沉积以及生物成因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纸可由木头制造,硬石膏等矿物也具有类似的效用;矿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化工用品、装饰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此外,周慧君向大家科普了钻石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的鉴定方法,让市民们品味了一场趣味盎然的矿物盛宴。
活动现场
此次科普一日游活动融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受到来访市民和媒体的认可。广州地化所作为国立科研单位,将继续致力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研究所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依托,持续不断的推进科研资源科普化,让社会公众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地学与环境科学技术和成果,激发市民对科学的兴趣与憧憬,拉近市民与科学的距离,为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