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双边研讨会“空气污染物来源、演化过程及健康效应:迈向基于健康效应的中国空气质量管理”在广州召开

  

  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王新明研究员与德国莱布尼茨环境医学研究所Jean Krutmann教授共同组织发起的中德双边研讨会空气污染物来源、演化过程及健康效应:迈向基于健康效应的中国空气质量管理2016918-22日在广州举行。会议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减少或调控大气一次和二次污染物,以有效地降低中国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如何增强中德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合作来共同应对空气污染。 

  919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广州地化所研究所副所长张干研究员首先致欢迎词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广州地化所的历史及主要研究方向;中德科学中心中方主任鲁荣凯教授和德方主任助理Raoul Wagner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介绍了中德科学中心运作情况;Jean Krutmann教授随后致辞并感谢中德科学中心和各位参会专家的大力支持。 

  参加会议的德国专家包括来自德国莱布尼茨环境医学研究所、莱布尼茨对流层研究所、德国能源与环境技术研究所、德国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Andreas WahnerAlfred WiedensohlerHartmut HermannJean KrutmannRoel SchinsTamara SchikowskiBryan Hellack等知名学者;国内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的钟南山院士、陶澍院士、江桂斌院士、贺克斌院士、彭平安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发表演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在会议闭幕上总结发言。 

  研讨会上,围绕“暴露与健康影响”、“源排放与控制”、“大气化学过程”等专题,中德31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共80余名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主题报告会后,由朱彤教授、王自发研究员、Jean Krutmann教授、Tamara Schikowski教授主持,与会专家还就进一步开展中德双边合作研究展开了讨论。 

  在闭幕式的演讲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德科学中心联委会中方主任刘丛强院士对此次研讨会给予肯定。刘丛强院士指出,防控空气污染是当前我国重大的现实需求,保障健康是空气污染防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德双方在此方面有经验教训可以分享,也有共同关心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问题可以在未来开展合作。近年来国家在基础研究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环境污染方面力度更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致力于资助更为基础、更能体现多学科融合、更具聚焦性、更为长期性、更有全球全局意义的研究工作,此次研讨会中方和德方专家能展开深入交流,大气科学与医学两大领域专家能进行对话,是一个很好的起点。通过此次会议,疏理出在空气污染与健康方面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中德双方可在NSFC-DFG框架下,协同多领域专家,更进一步加强中德双方高层次、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合作。 

  会议期间与会德国代表还到广州地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进行了交流访问。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稿

附件: